很久以來,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一直在討論自律的重要性。例如,柏拉圖提出人生就是欲望與理智之間的持續斗爭,自律是達到完美狀態的必經之路。同樣,弗洛伊德指出自律是文明生活的本質。
有關自律的科學研究始于約25年前的犯罪學和心理學領域。自此,數以百計的研究顯示了懂得自我控制所帶來的積極效果。例如,高度自律的人飲食更健康,不太可能濫用藥物,在學校表現得更優秀,建立高品質友誼關系。在工作中,高度自律的領導者顯示出更有效的領導風格——他們更愿意鼓舞并且明智地激發下屬,而不是以粗暴或事事過問的方式。然而,在工作時,缺乏自律會發生什么呢?
我們對《美國管理學會年鑒》即將發表的關于員工自律的研究結果論文作了一個全面回顧,分析了超過120篇管理論文。研究發現,人們偶爾會不自律的3個主要原因:
1.自制力只能有限度地用于已知領域;
2.不同的情景中需要不同的自律方法;
3.如果沒有得到補充和恢復,將會給長期自律帶來負面影響。
把自制力想做體力:我們的體力是有限的,各種運動(比如足球、籃球、散步等)都會消耗體力,如果持續運動而沒有休復時間,會對以后的體能造成負面影響。
舉個例子,我們自己的研究發現,那些身處領導崗位的客服人員被要求必須在客戶交流中保持微笑(以此練習自律來抑制他們的真實感受),不太能控制自己與下屬的交流方式。他們容易撒謊并且對下屬粗魯。我們的研究回顧發現了工作中缺乏自律會帶來以下后果:
不道德或越軌行為增加。研究發現,自制力低時,護士更容易粗暴地對待患者,稅務會計師更容易參與欺詐行為,普通雇員也更容易參與各種不道德行為,如對上級說謊、偷竊辦公用品等。
親社會行為減少,缺乏自律會讓員工在工作中看到問題卻不愿意說出來,不太可能幫助其他同事,也不太可能從事企業志愿服務。
較差的工作表現,自制力低會讓員工不愿花時間處理難題,工作不努力,更多地分散精力(比如工作時間上網),總體上會比正常自律表現更差。
消極的領導作風,最要命的是,自制力低的領導經常展現消極的領導風格。這些領導更容易對下屬言語粗魯(而不是用積極的方式來激勵),更容易與下屬關系不佳,缺乏魅力。學者們估計,在美國,企業每年為這種消極和粗暴的行為而支付238億美元成本。我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如果組織想要更加有影響力和道德感,那么幫助員工保持自律是一項重要工作。幸運的是,我們找出了3個關鍵因素,這些因素有助于領導者促進員工自律,并且能緩和因員工缺乏自律而造成的消極影響。
1.保證高質量睡眠
睡眠對提高自律有神奇的恢復功效。一項研究發現,夜間休息充足(即睡眠被中斷減至最低)的領導者相對于他們沒有睡好的同行,更有可能去訓練自控能力和抑制如咆哮或咒罵表現不好的下屬粗暴管理行為?,F代企業經常以提高生產力為由要求員工加班。但這不僅會適得其反,還會導致員工因缺乏自律而工作表現消極。相反,企業應該注意到長時間工作會怎樣影響員工的行為和健康,比如在公司安裝休息艙讓員工午休恢復精力。
2.微笑式服務不會總是有用
服務型企業經常強迫員工要在客戶面前微笑,但這只能在短期內取悅客戶,而產生其他組織問題。放棄這種做法也許不是切合實際的選擇,但企業應該考慮到訓練員工投入情感。比如,另一項研究表明醫生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真誠地、感同身受地對待病人,就不會降低自制力,也不會產生諸如倦怠的消極工作表現。反之,強迫醫生對病人假作移情行為,之后醫生都會表現出更為倦怠、工作滿意度降低。同樣,服務型員工也能更多從換位思考中獲利,而不是偽裝情緒。
3.創造適合的環境
創造適合的環境可以防止出現與低自律相關的負面行為。舉個例子,我們研究發現,當公司倡導一種道德文化時,低自律的員工會較少出現越軌行為。通過在員工看得見的地方展示公司行為準則,可以讓員工約束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這種方法往往在短期內效果明顯。
最后,避免自律失敗的關鍵就是:讓身體得以休息來恢復自制力,重審現有組織制度是否會有意無意地讓員工降低自律,并且打造組織文化阻止員工在缺乏自律時產生負面表現。(摘自管理藝術)
廣饒公司辦公室:孫海霞
電話:0633-8875777
地址:山東省日照市迎賓路與正陽路交叉口西20米路北